引言:
智能网联持续渗透,政策加码助推车联网落地,边际变化:1、汽车智能网联加速渗透:我们测算智能网联乘用车零售销量占比整体呈现上升趋势,目前单月渗透率已超 12%,其中新能源车渗透率维持在 30%以上水平,燃油车整体呈现上升趋势,目前已近 10%。车市回暖叠加智能网联加速渗透为车联网发展提供广泛基础;2、政策方向转向推进车联网落地:我们梳理了近年来车联网相关政策结合近期工信部等部门表态,认为车联网政策导向已逐步由提出目标、制定规范、发展核心技术等开始逐步向加快部署、落地应用迁移,政策保障实施及车联网示范区陆续成立下,车联网整体布局有望加速推进。
1、车联网仍处早期发展阶段,下游应用空间广阔
车联网为物联网核心领域,仍处早期发展阶段
车联网为物联网核心领域,是定义智能网联汽车的重要维度之一。车联网源于物联网,是物联网的一个特定领域,即将车辆以及与车辆行驶相关的包括道路基础设施、行人、公众电信网及与车载服务相关的云平台和服务平台相连接的泛在网络。广义车联网还包括车内网络,如车内控制器局域网络(CAN)、以太网、Wi-Fi、蓝牙等。目前汽车网联化水平已成为定义汽车智能网联核心维度。
车联网行业的发展主要仍依托于移动通信技术的演进,整体历程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基于2G、3G以及4G LTE蜂窝通信网络的语音和数据通信能力,以汽车信息娱乐和eCall为代表的远程信息处理业务;第二阶段:基于4G和5G中的C-V2X通信技术为网联汽车提供V2V、V2P、V2I等通信方式,保障交通安全、提高通行效率以及降低排放;
第三阶段:基于5G技术,将汽车边缘计算与云端实时连接,结合高精度位置信息,提供自动驾驶、编队行驶等业务,并最终实现完全自动驾驶,未来或将出现出行云业务提供商,提供运输即服务(TaaS)。目前产业正处于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的过渡时期。
“端+管+云”构建车联网产业架构。车联网产业中车(智能网联汽车)、网(信息通信)、路(智能交通相关)、牌(车辆智能管理)和电子产品与服务五大重点领域可分为感知层(端)、网络层(管)、和应用层(云)三个层次。感知层包含具有感知能力的智能网联汽车和各种基础设施,网络层解决车与车、车与路、车与设施、车与人等的互联互通。应用层是综合信息化平台,主要面向各种车联网产业的应用,需要构筑数据平台、运营平台和支撑平台。
2、车联网下游应用空间广阔,未来有望迅速发展
智能驾驶、智能交通、车载娱乐和紧急救援为车联网四大核心应用领域。
智能驾驶:利用车路协同技术分析处理端系统采集的各种道路信息,由车载通信单元通知驾驶者或自动驾驶汽车并使之做出及时、恰当的驾驶行为;
智能交通:通过车联网收集、发布信息让驾驶者掌握整个道路交通情况,便于交通管理部门的智能管理,涵盖远程指挥调度、收费路桥不停车缴费、无人值守停车管理、肇事车辆逃逸追踪等;
紧急救援:车辆发生紧急情况车主按下车辆上安装的紧急按钮将紧急信号以及车辆位置等信息等通知客服中心,客服中心实现精准救援的同时还可以将车辆事故信息通知给其他车辆,方便周围车辆做出紧急避险反应或重新规划合适的行车路线;
车载娱乐:通过智能座舱中车机等终端设备实现车内在线听音乐、看电影、浏览新闻、在线游戏等娱乐功能。
2.2.1 于感知端赋能自动驾驶,并为单车智能提供冗余
车联网赋能自动驾驶核心维度:
1、 为自动驾驶感知端提供全局视野。从技术及应用场景角度,车联网为可于定位、规划与感知赋能自动驾驶,提供准确定位信息,并依托获取的道路信息进行路径规划,同时也可作为感知端有益补充,覆盖车载传感器所不能感知的较远距离及部分盲区范围,为汽车提供全局视野。
2、 为单车智能提供冗余。车联网于感知端为自动驾驶提供全局视野的同时,也可独立进行道路信息的获取与计算,与单车智能并行,运算结果可作为冗余,为单车智能运算决策提供有效参考。
中国自动驾驶空间广阔增长迅速,短期技术陆续应用打开 L2+成长空间。百度招股说明书援引灼识咨询报告数据显示,预计 2025 年中国自动驾驶服务市场规模将达 3994 亿元,2019-2025年 CAGR 将达 136.2%。目前各主要自动驾驶服务提供商逐步将高等级技术降维商用至 ADAS 领域:新势力造车企业基于全栈自研方案,以 L4 架构、整车 OTA 视角降维打磨 L2+级别辅助驾驶技术;传统车企大多采取与科技企业抱团合作的方式共同示范 L2+自动驾驶功能,并已标配中高端车型,带动L2 级及以下自动驾驶产品大规模走向量产。
据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数据显示,2020年国内L0-L2级新车实际上险量为 657.8万辆,搭载率为 34.5%,其中L2及上险量为229.24万辆,同比2019 年增长超2倍。据高工智能汽车预测,2021-2025年中国市场新车ADAS(L0-L2)前装标配搭载量预计将达 7492.01 万辆,其中 2022 年 L2/L2+总搭载量将超过 L1/L0,2025 年L2/L2+合计搭载量将有望超1345万辆,2020-2025年CAGR达42.5%。
车路协同提升投入边际效益,加快自动驾驶规模商业化落地进程。车路协同路侧子系统可提供新的以高维数据为代表的智能要素,可有效分担车载自动驾驶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控制压力,降低系统复杂程度。
伴随自动驾驶研发投入逐步提升,投入产出比呈边际效益递减的趋势,车路协同自动驾驶可使单车自动驾驶的个体智能向协同智能过渡,快速提升自动驾驶水平,并加快规模商业化落地临界点的到来。
2.2.2 把控智慧交通布局,改善通行效率提升安全水平
智慧交通即通信、控制和信息处理技术在运输系统中集成应用,内容涵盖了交通管理规划、出行者信息服务、车辆运营管理、电子收费、智能车辆、汽车移动物联网、自动公路、综合运输、紧急事件与安全等多方面内容,可有效改善交通效率,并提升道路交通安全水平。
2026年智能交通市场规模或将突破4000亿元,CAGR有望达16%。据中国智能交通协会数据, 2011-2020年,我国智能交通市场总规模由420亿元增长至1658亿元,呈明显上升趋势,CAGR约16.5%。前瞻产业研究院预计在政策支持、技术进步、城市化进程和机动车保有量持续攀升等多重因素推动下,智能交通需求有望保持快速增长,整体规模将稳步上升,预计2026年我国智能交通行业市场规模将突破4000亿元,2021-2026年CAGR约16.0%。
2.2.3 助力紧急救援系统部署,中国市场有望深入拓展
车联网技术发展有望带动汽车紧急救援系统部署。中国车载信息服务产业联盟(TIAA)于 2012年成立了紧急救援工作组,2014年完成了系统方案的制定和实验,并于 2015年底正式发布了 TIAA E-Call 方案。汽车紧急救援系统可在汽车发生交通事故后,在建立语音通路之前,IVS先用分组数据将 MSD上报给 FAP,MSD 传送完成后,IVS建立与 FAP 的普通电路域语音呼叫链路,事故车辆报警人和 FAP坐席人员进行语音沟通,FAP根据收到的 MSD数据和语音报警信息,联系核实的 PSAP救援派遣平台,PSAP 救援派遣平台可能用电路域语音业务回呼报警人,以获取或确认附加信息。
中国车辆紧急救援商业模式尚不健全,未来有望得到突破。该领域流程可划分为通信和救援两个部分,均可进行商业化运营。俄罗斯已于 2015 年强制推行紧急救援设备的安装,欧盟也在2015年以法律的形式确定2018年3月31日起欧洲所有车辆必须安装紧急自动报警装置。
在欧盟国家和俄罗斯,紧急救援为政府强制执行,由政府负责建设和运营救援中心 PSAP,并提供救援服务。目前中国还没有强制执行紧急救援的计划,尚处探索阶段,我们认为未来伴随通信技术的发展以及最终模式的确立,车辆紧急救援有望在中国市场得到突破。
2.2.4 广义车联网涵盖车载信息娱乐,车机升级渗透打开成长空间
广义车联网涵盖车载信息娱乐等内容,其中车机为主要交互入口。
智能座舱主要产品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据ICVTank数据显示,未来智能座舱主要产品渗透率有望提升,目前前座中控屏、后座中控屏、液晶仪表盘、HUD、流媒体后视镜等产品渗透率分别约为 80%、1%、30%、10%、7%,汽车行业智能网联进程加速推进下 2025 年将分别有望达 100%、 7%、70%、30%、30%。
未来座舱电子发展方向:一芯多屏+智能升级。伴随驾驶员对驾驶体验提升的需求,未来车载显示屏数量将有望持续提升。据 IHS数据显示,2020年 1-2块屏幕占比达 99%,3 块屏幕及以上占比仅不足 1%,未来有望加速渗透,到 2030 年 3 块屏幕及以上占比将提升至 19%。
同时未来智能座舱将逐步把中控信息系统、仪表、 HUD、流媒体后视镜及车联网模块集成为完整解决方案,通过一颗芯片支撑多屏融合作业,减少冗杂ECU数目进而提升信息交互效率。
智能座舱产品升级叠加渗透率提升有望充分打开车载信息娱乐市场空间。据Report Linker数据,2019 年中国 IVI 系统市场规模为 420.9 亿元人民币,渗透率约为 69%,预计 2026 年渗透率将有望达到 95%,市场规模或将达到 612亿元,2019~2026年 CAGR有望达 5.49%,保持稳步增长趋势。
3、智能网联占比整体向上,新能源车加速渗透带来广阔空间
智能网联乘用车销量占比整体呈现上升趋势,目前单月渗透率已超 12%。目前统计口径中智能网联乘用车必须配备有L2级以上辅助驾驶能力,并同时具备车联网、OTA升级功能。目前智能网联乘用车销量占比整体虽有波动但仍呈现上升趋势,据我们统计测算8月智能网联乘用车零售终端渗透率已超12.8%。
智能网联汽车中新能源车占比超 30%,燃油车上升形态明显。我们根据动力类型统计并分拆了智能网联汽车零售销量情况,其中新能源车智能网联渗透率已基本维持在 30%以上,燃油车虽有波动,但整体仍维持上升走势,2021年7月已达9.6%。
新能源车加速渗透,为智能网联推进提供广阔空间。2021 年以来我国新能源车渗透率持续走高,已由 2020 年 12 月的 9.1%提升至 2021 年 9 月的 20.4%,增长明显。2021 年 1-9 月我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已达 198.7 万辆,渗透率达 13.6%,较 2020 年的 5.9%提升明显。我们认为伴随新能源车销量持续提升及渗透率不断走高,有望依托新能源汽车电子电气架构变革为智能网联汽车推进带来广阔成长空间。
3.1 车联网政策重心转向推进落地,各主要城市陆续搭建示范区
1、2021 年 10 月 14 日,国家领导人以视频方式出席第二届联合国全球可持续交通大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讲话,并强调,要大力发展智慧交通和智慧物流,推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与交通行业深度融合,使人享其行、物畅其流。
2、2021 年 10 月 12 日,工信部表示将坚持智能化网联化同步推进战略,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强网联基础设施建设,深化测试示范和试点工作,推动中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信部在答复新能源汽车产业相关政策建议时表示,在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过程中,工信部始终坚持“单车智能+网联赋能”的发展战略。工信部表示,将加快发布实施《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管理规范(试行)》,支持行业机构和企业在更大范围内进行道路测试,开展多种场景下的示范应用,进一步推动数据共享、结果互认,鼓励探索商业化发展模式。
3、2021 年 9 月 27 日,八部委印发《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要求连接数突破 20亿,其中智能交通领域明确提到:打造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协同服务综合监测平台,加快智慧停车管理、自动驾驶等应用场景建设,推动城市交通基础设施、交通载运工具、环境网联化和协同化发展。
我们对近年来车联网相关政策进行梳理,认为政策导向已逐步由提出目标、制定规范、发展核心技术等开始逐步向加快部署、落地应用迁移。我们认为车联网作为核心布局和发展方向之一,有望在政策鼓励支持引导推进下迎来全新发展机遇。
2021年以来各主要城市纷纷设立示范区,推进汽车智能网联落地。自 2021 年 1 月至今,北京、上海、重庆等直辖市及广州、无锡、长沙、武汉等主要城市纷纷在政策指引下设立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引领汽车智能网联的发展与落地。我们认为伴随示范区的陆续设立,汽车智能网联已迈出关键一步,政策指引与示范区实践结合下汽车智能网联进程有望加速推进。
4、汽车智能网联加速渗透,有望带来多领域机会
汽车智能网联加速渗透下,有望带来多领域机会:单车智能与车路协同领域建议关注车路云图全方位布局的领军企业百度集团;汽车智能网联带来车载电子产品用量提升,建议关注上游覆铜板龙头生益科技;车载信息娱乐及乘用车自动驾驶推进下建议关注汽车智能网联龙头德赛西威;
商用车车联网及智能辅助驾驶领域建议关注鸿泉物联、锐明技术;OBU 与 RSU 加速部署下建议关注V2X终端产品厂商高新兴;建议关注车载模组厂商移远通信、广和通;同时建议关注车载M2M终端厂商移为通信。
3.1. 百度集团:Apollo 车路云图多领域全方位布局
百度子公司Apollo于单车智能与车联网两大核心维度全面布局:
单车智能领域主要布局:
1、平台端发布运营平台萝卜快跑,产品端已推出第五代 Robotaxi Apollo Moon及自动驾驶机器人,致力于共享出行领域拓展;
2、L4级无人驾驶技术Apollo Lite降维应用于乘用车AVP和ANP,目前已配套威马W6实现量产;
3、商用车领域持续发力,DeepWay入局干线物流货运,同时其他自动驾驶物流车、小巴、矿卡等已开拓封闭园区、景区及矿山等应用场景。
车联网领域主要布局领域:
1、V2X 可为自动驾驶提供额外感知与冗余;
2、智能信控可有效调节道路交通情况,提升通行效率;
3、高精地图为自动驾驶及车联网提供可靠支持;
4、小度OS丰富座舱车载信息娱乐功能。
百度车路云协同方案:通过云平台赋能道路交通,为车辆提供全局视野。百度方案,将数据传输至云端后通过计算分析将信息反馈到每个交通参与者,赋能自动驾驶与智能交通。
目前Apollo 已在北京部分路口部署了路测智能设备,可实现更精准感知、更智能预测决策、更实时云端调控,全局调度、全面赋能智慧交通,可辅助自动驾驶车辆获取全局视野、规避视觉盲区、提前避免拥堵等。
Apollo Air基于V2X为自动驾驶提供冗余,智能信控针对通行痛点提升通行效率。2021年5 月,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AIR)联合百度 Apollo 宣布全球首个使用路侧感知就能实现开放道路L4自动驾驶闭环的技术:Apollo Air,可仅依靠路侧轻量感知的前提下,利用 V2X、5G 等无线通信技术实现L4级自动驾驶。
智能信控融合视频、地磁、雷达、互联网等多源交通感知数据,基于AI能力实时分析当前交通状况,可全局掌控交通运行拥堵指数、交通流量、行程速度等数据,并全方位实时展示,实现交通态势、实时路况、信号控制状态和信号控制模式一张图可视化全景展现。
高精地图为自动驾驶/车联网核心补充,已切入多家核心主机厂客户。百度于高精地图领域布局多年,并已自主研发了完备的高精地图制作、生产、发布及更新流程。目前百度高精度地图已覆盖全国超 30 万公里高速公路及环路,以及重点城市的主要城市道路,且可实现分钟级更新,目前已与广汽、蔚来、长城、威马、长安等主要车企合作,为搭载车型提供导航及辅助驾驶服务。
小度车载立足五大生态基座多维度赋能车联网。小度车载 2021 包括五大数字化基座:生态基座、AI基座、LBS基座、数据基座和系统基座。生态基座包含高度信息流化和丰富的生态内容和服务,天然适配车载场景,可形成全语音闭环;AI基座将百度强大AI能力应用于汽车产品端,如车载百度搜索等;LBS 基座基于百度地图汽车版打造车载领域丰富 LBS 服务基础设施;
数据基座基于百度在大交通领域和大数据的积累,形成一套完整的专为汽车和出行服务的数据平台,通过对车内车外云端数据整合和大数据分析,实现数据驱动变革;系统基座将提供未来智能汽车所需的底层系统保障,包括系统安全保障及向上升级所必须的OTA通道等。
3.2. 德赛西威:自主座舱龙头,智能驾驶+车联网打开全新空间
公司传承合资品质,深耕汽车智能网联领域。公司在外资控股期间,与飞利浦、曼内斯曼以及西门子等国际知名巨头合作,传承全球一线产品品质。由合资转变为自主后公司产品在汽车原厂前装中高端市场占有率始终保持自主品牌领先地位,成为中国汽车电子产业领军企业。
公司聚焦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网联服务三大核心业务领域。2019年 10 月,公司由原来的车载信息娱乐系统、空调控制器、驾驶信息显示系统、EMS 等业务逐步调整与聚焦,目前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网联服务为公司三大核心业务,公司持续推进三大核心业务技术进展及配套下游客户能力,助力汽车智能化、网联化进程。智能座舱为公司拳头产品,智能驾驶为目前业绩增量,网联服务为公司长远布局。
公司智能座舱产品融合了车载信息娱乐系统、驾驶信息显示系统、显示终端、车身信息与控制系统(空调控制器)等;智能驾驶领域自动驾驶域控制器、自动泊车系统、 360度高清环视系统、驾驶员监测系统等产品已批量供货给国内众多主流车企;车联网服务业务已推出OTA、蓝鲸OS3.0终端软件、网络安全等网联服务产品,并已经陆续实现商品化。